AI协议江湖:K8s 魅影重现,A2A与MCP能否掀起HTTPS级浪潮?


历史的惊人相似与AI的全新棋局科技史是一部螺旋上升的史诗。当下的AI浪潮,特别是智能体(Agent)领域的协议之争,隐约可见当年云计算风起云涌时的影子。我们似乎站在一个熟悉的十字路口:谷歌将A2A协议捐献给Linux基金会,这一幕与当年Kubernetes(K8s)的开源之路何其相似!然而,相似的路径背后,是AI时代更宏大的叙事和更广泛的野心。这不仅仅是技术标准的迭代,更可能是一场关乎未来数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历史的轮回:从K8s到A2A,谷歌的“开源阳谋”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谷歌在关键技术节点上,似乎总能上演相似的“开源大戏”,目标直指构建开放生态,掌握行业话语权。

K8s的崛起:云原生的基石

回想当年,Docker的出现革新了软件打包和部署的方式,堪称定义了“虚拟机编排标准”的里程碑。但当容器数量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管理和编排这些容器成为新的痛点。此时,谷歌内部久经考验的Borg系统经验,催生了Kubernetes。K8s于2014年横空出世,并迅速捐赠给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隶属Linux基金会)。这一举动,奠定了K8s在容器编排领域的霸主地位,也为谷歌赢得了云原生时代的巨大声望和生态优势。

A2A的传承:押注开放生态

快进到2025年,AI智能体遍地开花,但彼此间的“语言不通”成为巨大障碍。谷歌在2025年4月推出Agent-to-Agent(A2A)协议,旨在解决AI智能体间的通信和互操作性问题。仅仅两个月后,2025年6月23日,谷歌在北美开源峰会上宣布将A2A捐赠给Linux基金会。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此举意在通过中立治理吸引更广泛的行业参与,推动A2A成为智能体协作的事实标准,正如K8s在云原生领域所做的那样。


AI协议三国杀:MCP、A2A、ANP的定位与野望

在智能体互联的战场上,A2A并非孤军奋战。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和Agent Network Protocol(ANP)等协议也各具特色,共同勾勒出未来智能体生态的轮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替代,更像是不同层面的互补与演进。

MCP:AI世界的“Docker”,定义交互标准

image-d6b0b46771714be3dbd93fbe347afd3a-d6b0b46771714be3dbd93fbe347afd3a.png 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致力于为AI模型与外部工具和数据源的交互制定标准。MCP像是给AI装上了“感知和操作现实的双手”,让大模型不再仅仅是“会说话的大脑”,而是能真正调用工具、访问数据、执行任务的“行动派”。它关注的是单个智能体如何“装备”自己,如何标准化地接入各种能力。

A2A:智能体的“Pod”,编排协作单元

image-3-a575b371058e5b7ac9844ee6c231db5d.png A2A则更进一步。如果MCP是为单个智能体提供了标准化的“接口”,那么A2A则像是K8s中的“Pod”概念,它关注的是多个装备了各种能力的智能体如何作为一个协作单元进行通信和任务编排。A2A协议使得不同厂商、不同框架构建的智能体能够发现彼此能力、协商交互模式并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它并非要取代MCP,很多场景下,智能体可能通过MCP接入工具,然后通过A2A与其他智能体协作。A2A更侧重于智能体之间的“社交规则”和“团队协作”。

ANP:东方智慧的“服务网格”,连接未来智能

image-2-15aae536cd8646667c825a908fcd1c4a.png 由国人发起的Agent Network Protocol(ANP),则展现了更宏大的愿景。ANP旨在成为智能体互联网时代的“HTTP”,为数十亿智能体构建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去中心化协作网络。它强调利用W3C DID(去中心化身份)等技术,实现智能体在开放网络中的身份认证和安全通信。如果说A2A是智能体集群内的通信,ANP则更像是智能体间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试图解决更广阔的互联网尺度下,智能体的发现、连接和价值交换问题。


破圈之路:为何MCP与A2A的赌注远超K8s?

尽管A2A与K8s的开源路径相似,但AI协议的潜在影响范围,可能远超当年云原生技术主要局限于开发者和运维工程师的圈子。这一次,变革的触角将伸向更广阔的用户群体。

Docker与K8s:技术人员的“屠龙刀”

Docker和K8s无疑是革命性的,它们极大地提升了软件开发和部署的效率,是现代IT基础设施的支柱。然而,它们的直接用户主要是软件工程师、运维专家等技术人群。普通用户或许间接受益于更稳定、更新更快的应用服务,但很少直接感知这些底层技术的存在。

AI协议:飞入寻常百姓家的“HTTPS”?

MCP、A2A这类AI协议则不同。它们的目标是让AI智能体能够无缝协作,为用户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想象一下,你的个人AI助手,可以通过A2A协议,自动协调订票智能体、酒店预订智能体、行程规划智能体,为你一站式搞定旅行安排。或者,在工作中,一个项目管理智能体可以自动与设计智能体、开发智能体、测试智能体沟通协作,极大提升团队效率。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可感知的。正如HTTPS协议默默守护着我们每一次网络浏览的安全,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样,成熟的AI协议有望成为未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深刻改变每个人的数字生活和工作方式。其普及程度和影响力,或将远超K8s,达到HTTPS级别。


终局猜想:技术浪潮下的殊途同归?

当前,MCP、A2A、ANP等协议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格局仍充满变数。它们可能会相互融合,也可能在不同领域各自称雄,甚至可能出现新的颠覆者。但纵观技术发展史,从操作系统到互联网,从云计算到如今的AI,标准之争的背后,总是对效率、开放和生态的极致追求。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

“AI的发展正从‘单体智能’迈向‘互联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惊人地相似,又总在不经意间,拐向全新的维度。A2A与MCP等协议,承载着AI从实验室走向普罗大众的期望。它们能否复制甚至超越K8s的成功,真正成为AI时代的“HTTPS”,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优越性,更考验着整个行业的智慧、开放与协作。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 欢迎留言讨论你的看法
📌 如果觉得有启发,帮忙点个赞,你的支持是我持续的动力,感谢!!

公众号二维码

👆 扫码关注,发现更多好玩的!